文渊阁的局势已经渐渐稳定下来,一方面是因为徐辉组算是看穿了,李允熥和徐氏那就是穿一条裤子的!

    呃,从生理角度来说,不是……但这的确是李允熥努力的方向,也不知道能不能得逞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是因为虽然徐氏竭力弹压,但赵王李高煦和燕王李高炽两边还在明争暗斗,武英殿内,徐辉组倒是常常成为渔翁……两个外甥,是鹬是蚌,随便挑喽。

    临近年关,不管是李允熥还是徐辉组,都懒洋洋的,就连道衍那老和尚都在闭目养神,唯独徐氏依旧兢兢业业。

    “山东按察使上奏,自建文元年起,大战连绵多年,百姓逃亡,虽勉力为之,但依旧不绝。”徐氏看着奏折,“都察院左都御史练子宁提议,免山东一省三年税赋。”

    李允熥眼皮子都没抬,如今北地缺粮,都是海运北上,最重要的两个港口,一个是北通州,另一个就是山东。

    免税赋有个鸟用啊,就算真的免了税,还有赋呢……徭役能免吗?

    那么多粮食下了船送到北平府、河间府、真定府,需要多少民夫?

    不征伐民夫,难道让那些燕军自己来搬?

    不拿着刀枪,燕军敢来搬吗?

    但拿着刀枪,官军敢让燕军来搬吗?

    这几乎是个死结,徐辉组也没吭声,道衍和尚还在那装模作样的闭目养神呢。

    徐氏继续道:“户部尚书夏元吉提议,另择能臣出任山东布政使。”

    徐辉组嗤笑一声,“兵部尚书黄观可任山东布政使,调铁铉回京出任兵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铁铉如今就在山东,虽然是山东布政使,但目前主要职责是掌兵权,政务方面……基本上都脱手了。

    夏元吉的提议倒是好,但徐辉组可能答应吗?

    李允熥懒得开口,一天到晚就是扯皮……从本心来说,他更希望李高煦乱打一气,总比扯皮来的痛快。

    徐氏叹了口气,“那年后再议吧。”

    徐辉组起身就要走,李允熥瞄了眼一直没吭声的道衍和尚,“大师,大师?”

    “陛下。”

    “大师,听说永乐这个年号是大师拟定的?”

    道衍和尚睁开双眼,平静的说:“若陛下不喜,可另择之。”

    李允熥翘起二郎腿,“据说大师学贯古今,前知三百载,后知五百年,永乐这个年号自然是好……崇祯这个年号如何?”

    道衍和尚愣了下,“崇者,尊也,或盛也;祯者,福也,亦贞也,陛下学问大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