殿阁的大学士前往了北京,纪纲和陈瑛等人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六部衙门和都察院北迁半数人,拖家带口近二十万。

    虽然没有走出紫禁城,但昨日南京的情况朱高煦已经看了,确实比之前冷清了些。

    不管是在文华殿前的广场上,还是在武英殿、奉天殿的广场上,能见到的兵马和官员数量都比曾经少了太多太多。

    相比较外廷,内廷更加冷清,曾经的十几位妃嫔和上千名宫女,两千余名太监纷纷随朱棣前往了北京。

    现在维护内廷的,是朝鲜国王李芳远上贡的三百朝鲜太监和五百朝鲜宫女。

    不出意外,他们会在这冷清的南京宫城待一辈子。

    南京的宫城会冷清,但南京城却不会。

    现在的南京再怎么冷清,十几年后也会变回曾经的繁华,甚至超过。

    迁都北京必须要走,而北京也是最合适修建铁路的国都。

    南京有长江,西安太贫瘠,洛阳面积太小,开封无险可守,唯有北京才适合大明,而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也将成为北京面对海上的炮台。

    只可惜,虽然各类条件都是北京占优,但是面对自己居住了十几年的南京城,朱高煦还是不免发出唏嘘。

    “不知道我还能在这里住几年,日后是否又还会回来。”

    走在城墙马道上,朱高煦脑中冒出这个念头,却又在片刻后被他笑着摇头清空。

    “去了北京又如何?”朱高煦站在一处女墙,眺望着宫城外的皇城,心里有些难受。

    “不过是又换了一处‘囚禁’我的地方罢了……”

    念头落下,朱高煦转身继续在城头马道走动起来,背影越来越小,直至消失不见……

    第452章永乐十五年

    “都动作快点,辰时以前我如果看不到你们收拾好进入河里,你们今天就都别想吃午饭!”

    清晨,在一片叫骂声中,数以千计的昆仑人,疲惫从简陋的木板床上起身。

    他们走到了帐篷外,而外面是一副热带景象。

    热带的植被与一条三四丈宽,四五尺深的河流组成了这处简陋的营地。

    在营地里,高悬着一面旗帜,上书【有明朝鲜】四个字。

    整个营地被身穿铁札甲的上百名朝鲜士兵包围,营地内则是近两千名战败被俘的昆仑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