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淮的野心比陆愈还大,或者说江淮不善隐藏,对于自己的想法,他完全信任朱高煦,将想法全盘而出。

    以他过往的经历,朱高煦不相信江淮不善隐藏,也不觉得他野心很大。

    他之所以敢于提出修建铁路的事情,恐怕身后有王瑄这厮的身影。

    “这个夯货……”

    想起王瑄那憨厚朴实的脸,兴许只有朱高煦和杨展知道这厮有多腹黑。

    “你们的提议各有道理,朝廷也会给予一定的支持。”

    “不过在此之前,你们还是暂时返回驿馆好好休息,等待四月初的朝廷任命吧。”

    朱高煦话音落下,当即便端起了茶杯,二人见状也知道这是逐客,于是纷纷起身作揖:“臣告退……”

    在朱高煦隐晦的注视下,二人缓缓退出了春和殿。

    在他们离开后,身旁的亦失哈这才开口道:

    “殿下,这江淮身后估计有王瑄的影子,倒是那陆愈心思缜密,奴婢有些看不清。”

    “嗯。”朱高煦应了一声:“这两个都是有才干的人,只要驾驭好了,对朝廷还是有利的。”

    “对了,云南左右布政使有人毛遂自荐吗?”

    朱高煦询问亦失哈,亦失哈闻言点头道;“广西参议徐硕毛遂自荐左布政使,至于右布政使则是无人自荐。”

    “我记得他,调他去做云南吧,另外四川的蹇义也是时候拔擢了。”朱高煦回应道:

    “南京需要一个留守的尚书,拔擢蹇义为南京户部尚书,兼南京吏部尚书,负责江南考功及税收。”

    “另外空下来的四川右布政使,调派杨士奇前往担任。”

    朱高煦提起了杨士奇,这个他故意放过,却有把柄在他手上的江西官员。

    自解缙被杀,胡广等人遭受打压,杨士奇毫无疑问成为了江西官员官职最大的几人,并得到了推举。

    这样的情况,正是朱高煦想要看到的。

    不过在此之前,他还需要扶持几个能对付杨士奇的人。

    按照历史上的情况来看,杨士奇足足活了八十岁,而如今他不过五十一。

    因此能够对付杨士奇的人,自然要比他活得长,这样才能保证江西不会再次抬头。

    在朱高煦的打算里,四十岁的孙铖是一个,三十九岁的王骥是一个,而现在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