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仅是赵祯面上着急,连侍奉皇帝的这群宦官宫女也十分着急。

    在宋代九位垂帘听政的太后当中,权势最大的无疑当推“天圣”、“明道”年间听政的宋真宗的刘皇后。

    天圣:天下有两个圣人。

    明道:日月同道。

    这两个年号,全都是顺着刘娥的意思来选的。

    政治意图,不要太明显了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初期刘娥铲除一些反对她的政敌后,别说刘太后有武则天之心,就算是她有武则天之举,那也会得到不少人的簇拥。

    反正刘娥她娘家人都没有。

    想搞个亲侄子当继承人威胁大宋传承的事,都不存在。

    到时候皇位还是传到赵祯的手中。

    所以刘娥时不时的就要在“过线”这件事上跳舞。

    当年吕夷简在成为参知政事,被提拔为副宰相的时候,就有人劝他不要接受,隐退避祸,免得牵连吕家。

    但是吕夷简却是坚定的反驳:

    “平、勃不去,所以安汉;仁杰不去,所以安唐。”

    老吕以汉高祖吕皇后时的陈平、周勃以及武则天时期的狄仁杰自比,就是把刘娥视为企图改朝换代的吕皇后再世,以及武则天第二。

    更何况吕夷简自认为他的政治灵敏度不比刘娥一个女子差,如何能被她给玩弄于股掌之中?

    自古以来都说君御臣。

    可许多时候臣子都是向上管理的,尤其是在大宋更为明显:

    “臣亦可御君!”

    而举荐吕夷简的王曾也早就在宋真宗还活着的时候,就让刘娥的姻亲钱惟演去给刘娥暗示,要她吸取吕皇后以及武则天的教训,别总想有的没的。

    许多人都猜疑刘娥有武则天之心,也并非没有缘故的。

    宋真宗再世的时候就跟手下的大臣说自己怀疑刘皇后有不臣之心。

    尤其是在权力交接上,宋真宗是忧心忡忡,举棋不定,他甚至对臣子说在宫中,所有人都听刘氏的话。

    宰相李迪立马就说:咱们法办了刘皇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