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天一早。

    司马池便急匆匆到了府衙,与知府刘烨说了他昨天与宋煊的对话。

    刘烨对宋煊的了解,也是从钱惟演复述神童晏殊的书信得知的。

    宋煊是一个难得的青年才俊,将来必成大器之类的。

    反正夸一夸,又没有什么损失。

    但是司马池与刘烨说完之后,他便陷入了沉思。

    因为宋煊本就是出身农家。

    他能有这番见识,足以说明曾经也是个神童,但是被家里人给耽误了,没有参加童子试。

    走晏殊那条路子,否则早就在官场上历练一二了。

    说不准小时候他还能陪着官家读书呢!

    “你家那小子怎么想的?”

    见刘烨询问,司马池也颇为自得的摸着胡须道:

    “他是赞同宋十二的话的,因为犬子对于军事方面是一窍不通。”

    “哎,春秋里也是记载打仗之事,否则关云长如何爱读春秋呢?”

    刘烨打趣了一句,司马池嘴角勾起,倒是没多说什么。

    反正这种机会,宋煊判断是对的,若是能够抓住,对于刘烨这个河南府知府还是挺值得一试的。

    就看他有没有这种勇气!

    但是司马池显然是小看了刘烨,大宋官员的胆子还是足够多的。

    于是知府刘烨随即点头道:

    “宋十二的判断,是可以试一试,总归对于商户没有什么太大的损失,不仅能够提升税收,还能间接增加一点织工的工钱,是好事啊!”

    因为电光火石之间,刘烨觉得晏殊在应天府的政绩做的那么好,是不是宋煊也给他背地里出了不少力啊?

    毕竟一些合适的主意,许多人当官之后,都想不出来的。

    科举考试是科举考试。

    但当官,不是科举考试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