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气风发的少年郎。

    王洙很欣赏。

    因为当年他也是如此。

    少年人若是没有进取心,连畅想都不敢畅想,那将来还谈什么中榜游街之事啊?

    王洙又看向张方平的同桌王尧臣:

    “咱们两个是老相识了,若你与我一同参加殿试,保准能中进士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我知道你志向远大,想要中状元,今后在书院当中,我会督促你的,希望你更要补短取长,向他人学习。”

    他们两个以前是同窗。

    但如今是师生关系,王尧臣自是行礼答谢夫子今后的小灶。

    王尧臣也从来没有隐藏自己的决心:

    天生五年的状元,他是当定了!

    然后王洙看向宋煊:

    “宋十二,我知道你,文章写的好,诗词也写的好,整个天下怕是难以找到与你媲美的,但是。”

    宋煊忍不住嘴角上扬,千好万好,也防不住但是。

    “科举考试诗赋考的是西昆体,你想要在科举当中取得好成绩,还得练!”

    “多谢夫子的教诲,俺今后会下苦工练习西昆体的。”

    宋煊也拱手答谢,但王洙并没有停下:

    “十二书铺人潮涌动,虽说大家都是冲着彩票去的,可却觉得你写的那个石猴故事文笔极佳。”

    宋煊却没想到王洙把话题扯到这个上面。

    “这话本虽好,却不过是纸上谈兵;大宋不缺舞文弄墨的书生,缺的是心怀天下、肩扛社稷的栋梁之材。”

    “望你以天下为己任,为朝廷分忧,为百姓谋福,方不负此生所学,不负这盛世江山!”

    缓了一会,宋煊才开口:“学生谨记夫子教诲。”

    王洙对宋煊这个年轻人是最欣赏的。

    毕竟不是谁都有胆子敢于反抗当朝翰林学士的强权横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