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煊站在自家店铺门口,瞧着外面经过的人。

    不少年轻的学子都是慕名前来此地,想要考取应天府书院的。

    北宋四大书院,分别是石鼓书院、岳麓书院、白鹿洞书院、应天府书院。

    其中白鹿洞书院在宋之前是学习的地方,但是被占据后便结束了,直到三十多年后,才重新建立学堂讲学。

    石鼓书院虽然建立,但还需要十多年以后宋仁宗赐“石鼓书院”匾额,改为州学,才名声大噪。

    岳麓书院如今也在发展当中,但始终不如应天府书院更加有名。

    至于其余什么书院,诸如以程氏兄弟闻名的嵩山书院还没来得及扬名。

    徂徕书院的创始人石介还是来应天府书院求学于范仲淹,也是二十多年后在家服丧创立的。

    至于金山(茅山)书院也是今年在茅山初创,由处士侯遗此教授生徒。

    应天府书院属实是北宋最高的学府了,有心想要考取进士的学子,都会前来。

    以至于近一个月内,宋城内多了许多外地的乡音。

    但是像宋煊这般直接在书院旁边买房子的属实是少数人。

    宋煊正在打量着路过的“竞争对手”们,突然就瞧见落单的那个。

    整个人显得极为魁梧,但偏偏皮肤比旁人有些黑也就罢了。

    最吸引宋煊注意力的,便是那个年轻人额头上有一个形似月牙的伤疤。

    路人的这副模样,直接让宋煊站了起来。

    怎么越看越像是包拯的形象?

    于是宋煊主动开口道:“这位面色黝黑的同窗,也是前来考试的?”

    包拯其实没在理会宋煊,但是面色黝黑这个词,倒是让他侧过头来,轻轻颔首。

    “在下宋煊,行十二,同为想要考取应天府书院的学子,敢问阁下是叫包拯吗?”

    包拯这才转过身来。

    他认真审视眼前这个年轻人。

    此子长相倒是上乘,笑起来显得很是阳光。

    但包拯十分确信自己不认识宋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