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边营。

    船坞旁边摆着一二十艘河船。

    刘升通过栈桥登上其中最大的一艘。

    根据船坞管事的介绍,这是一艘不足两百料河船。

    刘升只知古代多少料船,代表造船所用物料,却并不知道怎么计算其与船只大小、载重的关系,又或彼此本就没有公式化的数字关系。

    眼前这一艘河船长约十五米,宽近四米,尖头方尾。头、尾略高,各有两米长的甲板,几乎与船边齐平。

    整艘船又被分割为五个隔仓,中间一段还有半圆柱形竹席做的船顶,用六根木柱支撑着。

    船尾有一人用的双桨,船身中间也有六个单桨位,船头还架着一根长竹篙。

    按照船坞管事的说法,河流不湍急的情况下,载30人一下都能正常航行。一旦超过30人,就有翻船的危险。

    除了这艘大河船,旁边还有五艘小河船,每艘都是长十米左右,宽近三米。

    刘升见船上其他人也好奇地看过来,便一笑道:“首先,通过河流终点,可以确定我们华部所在的位置。

    其余人也跟着称赞名字取得好。

    西边两条河都比洛河窄,但中间一条河往上游去一里却又开了叉,分成两条河流。

    如果他们愿意归顺,将来华部更是会给他们带来数之不尽的好处。

    “@@&(我看清就是他们!)”

    上洛部的一些土人正坐在独木舟上,用杆网、鱼矛、弓箭在靠近河岸的浅水区捕鱼。

    当然,因为我们只带了三天干粮,如果到了明天还没抵达湖泊或者大海,那么就回航。”

    “(可他们的船怎么变样了?)”

    至于河面,两三里已经算狭窄处,在大沙洲岛与下一个沙洲岛之间,有条偏东南向的水道,从北边一眼望不到南岸,估计至少十几里长。

    要知道,在大明那边水田可比旱地价格高多了。

    之后,探险队经过一个河水冲击的沙洲,河面越来越宽。

    毛诚国先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随即又忍不住问:“为什么要探查这条河流向哪里呢?”

    听了刘升这番话,船上人眼睛都亮了。

    接下来,平均每过十里,刘升等人便会经过一个土人部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