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月后。

    阳壤山,一座五层高下的宫阙上空。

    举目望去,但见雾烟滚滚荡荡,直遮去十余里地界,现出星彩斑驳颜色。

    而当中更有叱咤之音隆隆震响,俨然如力士击缶,也不知摇落了山头几多草木,声势不俗。

    但此时在宫阙当中,却并不见半个人影。

    只是五气之象翻腾沉浮,覆压满室,正不断由虚化实,再由实入虚,尽显阴阳轮转之妙象。

    而五气深处,唯有一粒灿烂烂、圆滚滚的金丹高悬半空,正放出温明华光。

    状如智慧集成,莫名给人以一种无法看清、无可揣测之感!

    其摄御四方、化生五炁之态,端得是玄妙无比!

    不多时,忽有一声清啸凭空响起。

    满室的五色光气一缩,齐齐收回了金丹内。

    而金丹仅在空中一旋一转,忽而七彩氤氲涂地。

    在杏黄蒲团上,兀自就多出来一个紫袍罩身的年轻道人。

    “诸气浑成,道身天赐……此境的妙处,我已知矣。”

    陈珩闭目默体悟片刻后,把袖一拂,朗声一笑道。

    仙道修行,是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    常言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

    修士需得一步步贯通天关重穴,才可修得一个上下通照,内外皆明,并无什么捷径可言。

    若说炼炁境界时候,根据练炁法门的差异,练炁士还尚有“采气”方面的烦忧。

    此境中人需从十二万九千六百种灵气属相中小心甄别,寻得与自己练炁法门属相契的灵气。

    若是采气时候一个不慎,便有元真虚亏,落得五痨七伤的风险……

    那紫府境界中”身内外之府“的纯化灵机之能,便是大大方便了采气蓄灵这一过程,使诸修更容易吞吐天地灵机,打磨道行。

    洞玄境界又更上一层。

    至于金丹,已然是“诸气浑成,道身天赐”,可以看做是绝了“采气”方面的烦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