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他又不是来挑战体制的:“而为了让这种科研团队有战斗力,我们推出了电子科研小区公寓楼,大概是以五百元每平方的价格向技术人员提供集资建房的渠道,并且由江州建设银行提供八成二十年按揭,为了保证科研人员及其家庭有首付大约一万元左右的经济能力,除了保证家属也能在其他企业上班收入,研发单位保证最低五百元左右月薪,更有住房补贴免息借款。”

    所有人这才听出来轮廓。

    兜了这么大个圈子还是回应了房改的问题。

    提问那位都听出来:“你的意思是这不是个独立割裂的问题,而是需要整体解决思路?”

    让卫东其实没想那么多,只是尽可能从自己的理解去解释:“差不多,因为刚才交流中有提到,外资方希望把中方管理层工资提高到最低五百元,我们的管理人员却觉得跟工人拉开了差距,要求保持在两百多,乍一听是高风亮节,不追求物质需求,实际上就是否定了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,更是把所有生活福利都寄托在国营单位能兜底的心理下,这每一环都没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。”

    没有工资上拉开差距,就没有摆脱吃大锅饭的混日子局面;

    没有高收入就没有买房的能力,不能买房就不能促进福利分房制度改革;

    没有积极努力改进的动力,国产化率每耽搁一天,每卖一辆车都在消耗宝贵的外汇。

    基本上走进个死循环。

    这种情况下要求单独解决房改,或者解决这个合资厂生产效率、资金困难的问题,都是南辕北辙、头痛医脚的治标不治本。

    根子还是在这种所谓的合资企业,本质上还是国营厂。

    一切都要国家负担的心理没转过来,这厂子怎么改革都是镜花水月。

    用这些大老爷般的工人,企业改革、房改、工业制造提升,样样都做不好。

    就平京三环内的皇城根下,搞什么工厂啊。

    属于统筹规划起就强人所难了。

    说着让卫东还主动带着去了洗手间:“这也是刚才交流的细节之一,外资从建设产线开始就要求投资二十万改造厕所,当然是几十个厕所,大家还觉得不理解,嚯,这是真漂亮啊……”

    就国内这会儿的厕所大多还是旱厕,就算平京城里、国营大工厂里也是茅坑级别。

    能用砖块砌个半高矮墙把各位隔开就算是不错了,好多地方都是坦诚相对,其乐融融。

    在这里直接变成三十年后的门板隔间,墙面全都是整齐勾缝的瓷砖,配搭宽敞洗手台,烘手机,墙面大镜子,独立小便池。

    绝对有质的飞跃。

    但的确有相当部分损坏痕迹,触目惊心。

    这肯定是各位以前来视察时看不到的场面,很吃惊。

    让卫东把自己的内务整理的比喻娓娓道来,加上看似匪夷所思,实则合情合理的产线怠工局面。

    “所以我想交流下我们在沪海电子产业园正在新建的苹果电脑代工厂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