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鸿远微微一笑,似乎早有准备,“陛下,臣并非无的放矢。近日来,朝中多有传言,说陛下过于宠信一些新进的臣子,而忽视了我们这些老臣的意见。这种做法,无疑是在动摇我朝的根基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引起了一些大臣的共鸣,他们纷纷站出来,支持安鸿远的观点。

    “陛下,太师所言极是。”一位身穿紫袍的大臣站了出来,他是安鸿远的亲信之一。

    “陛下,您应该更加重视我们这些历经风雨的老臣,而不是那些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陛下。”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,“我们这些老臣,都是历经数朝,对国家忠心耿耿,陛下应该更加信任我们。”

    随着越来越多的大臣站出来,大殿中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。

    皇帝坐在龙椅上,面无表情,但他的眼神中却闪烁着坚定的光芒。

    皇帝对他们开口:“诸位爱卿,朕自知年轻,对于国事的处理确实需要各位的辅佐。”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。

    “但是,朕也相信,朕的判断不会错。朕会听取各位的意见,但最终的决定,还是由朕来做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让一些大臣的脸上露出了不满的神色,但更多的大臣则是沉默不语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,这位年轻的皇帝虽然年轻,但却有着一颗坚定的心。

    “太师,朕知道你对朕的关心。”皇帝转向安鸿远,语气中带着一丝温和。

    “但是,朕也希望你能理解朕的决定。朕会做出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,而不是被一些流言蜚语所左右。”

    安鸿远的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他没有想到皇帝会如此坚定。

    他微微眯起眼睛,心中对皇帝的反应略感意外,但他并未就此罢休。

    他清了清嗓子,再次对皇帝说着:“陛下,臣一片忠心,只为江山社稷。陛下年轻气盛,虽有决断之心,但经验尚浅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陛下重用新进臣子,这些人未经世事磨炼,恐难当大任。陛下若一意孤行,恐致朝纲混乱,国家危矣。”

    他的话语掷地有声,在大殿中回响。

    一些原本犹豫不决的大臣们,此时也开始动摇,纷纷交头接耳。而那些支持安鸿远的大臣们,则趁机再次站出来。

    那位身穿紫袍的大臣抢先说道:“陛下,太师所言极是。新进臣子多为投机之辈,他们只知迎合陛下,而不顾国家利益。陛下应远离这些人,重用我们这些老臣,方能保国家长治久安。”

    另一位大臣也急忙附和:“陛下,老臣们历经数朝,对国家忠心耿耿,经验丰富。陛下当以老臣们的意见为重,不可被新进臣子的花言巧语所迷惑。”

    随着这些大臣的指责,大殿中的气氛越发紧张,皇帝的脸色也逐渐变得凝重起来,但他依然保持着冷静。

    “诸位爱卿,朕明白你们的担忧。”皇帝缓缓说道,“但朕用人,并非只看资历。

    新进臣子中亦有有识之士,他们能为国家带来新的思想和活力。朕相信,只要朕善于引导,他们定能为国家做出贡献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