压缩能源技术只是可以将可利用的能量,转化成这种能量晶块,但是转化的能量源头从哪儿来呢?

    联盟现在的主要能源产地,是怒枭星的废能风暴。

    只是可以围绕行星建造一个巨大的恒星能源采集站,加上配套的压缩能源技术,就能够源源不断的提取恒星能量,制造能量晶块了。

    这是比反应堆更廉价的能源来源,配套压缩技术,不仅能够解决当下以及很长一段时间未来的能源需要,同时在战争结束之后,用不完的能源,可以直接卖钱。

    如果可以,顾航并不想把自己手下的每一个世界最后都抽干成那样。

    依靠化石能源那肯定是不现实的,更何况,很多核心的战争机械,很多高级别的制造工厂,根本用不了化石能源。

    前者的代表,就是海军的舰船、陆军的泰坦;后者的代表,是造船厂。

    已经干涸的、就剩下工业废水的、大部分生活用水资源都只能依靠水循环系统的科罗嘉巢都世界,就是个例子。

    甚至,有的关键时候,前线战场上化石能源储备不够了,但又要机器动起来,砥石发动机也要用能量晶块撑住。那种时候就不考虑性价比了,先动起来再说。

    但是……怒枭星、黑箭星可以大规模发展,因为水资源充沛,可要是时间长了,大海也是会被抽干的。

    仔细查看了蓝图的说明,尽管具体的技术他肯定一下子懂不了,但从效果上,大约能明白了。

    这样一个能量开采站,标准产值是一年一万个能源晶块,折合税币一千万左右。投产需要半年到一年的建造周期,总计需投入一亿税币建造一个,后续每年还需要高额的维护成本。

    一个能量晶块能供应小镇一年,那一个这样规模的小型发电厂不也就能够一年出一个能量晶块了吗?

    这个技术现在主要是利用在一些巢都、工业中心的大型核电站内,但主要是用来在电力用度平谷峰的时候,收集剩余电能或者释放电能对应高峰用电的。虽然也能产出一些能量晶块,但是指望拿来做贸易、供应战争肯定不现实,甚至连一些大的发电厂在供应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的时候,还需要怒枭星的废能转化工厂出口能量晶块,才能够保证用度。

    当然了,这其中还隔着许多工程学技术堡垒,不是简单的累计数量就能搞定的。

    同样,能量晶块也可以重新被转化成电能。这在需要进行星际级别的能源贸易的时候,不用真的建個输电网送到另一个星球上——那也是不可能实现的。相反,运一船能量晶块,送过去到对方星球上的发电厂当燃料,是个更方便快捷的办法。

    一个标准压缩能源晶块,价值1000税币,就够供应一座人口过10万的小镇一整年——当然,这不能算工厂生产消耗的工业用电。这样一个能源晶块,大约是个长宽高10厘米的方块形状,不以压缩能源释放技术来运用的话,不会爆炸、不怕碰撞、甚至可以切割,运输起来也比较方便靠谱。

    而另一个相对稳定的手段,就是发电供应。

    并且,它建造的数量如果不多的话,对于恒星系内诸多行星的环境影响,是微乎其微的。

    稍微有点失望,但是顾航很快也就接受了现实,并且认为这个【恒星能源技术】,其实也相当的不错。

    这些东西的能源解决方案,依靠的是早先顾航就已经抽出来的精英级科技,【压缩能源技术】,来将电能或者灵化能量,转化成能量晶块——这是种超高密度的固态能量晶体,可以类比成极高性能和储量的电池。

    顾航有黑箱开挂,用成品黑箱生产关键部件再运输拼装,建造成本能够急剧压缩到几乎只要工本费,建造周期都可以缩短一半。

    石油工业虽然现在联盟也有,但基本上就是供应给了应用砥石发动机的一些中低端车辆、机械。高级别的机械所用的能源,都是能量晶块。

    哪怕是在怒枭星那两块废大陆上,风暴也不是天天都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