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同情苏文一秒钟吧……

    刘据此刻虽然已经确定刘彻废自己并非发自真心,也没有将自己软禁或提前处理的想法,就连刚才耍赖八成也是不希望自己置身于险境。

    但是一想到从现在开始,他还有二十多年要拿捏在这样一個父皇手中,而且还是一个越来越老、越来越容易犯糊涂的父皇,刘据心中就越发迫切希望尽快获得掌控自己命运的实力,将所有的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,哪怕今后不能继位大统也无所谓。

    心中如此想着,刘据又低眉顺眼的道:

    “因为兵形势是一种天赋,而并非确定的战术,难以言传身教。”

    “《孙子兵法》云:兵无常势,因敌取胜。”

    “正如景桓侯封狼居胥,除了开战前的准备,连他恐怕也不知他将何去何从,唯因变制宜,以敌为师,事不可豫图。”

    “正因如此,敌越发不可预知,故而大胜。”

    “又如大将军当年直捣龙城、迂回河套、奇袭右贤王,皆是临时变策,攻其不备,将战机与应变发挥到了极致。”

    “由此可见,兵形势的核心在于将领的天赋。”

    “唯将领善于审时度势、临敌应变,可以做到静时如山似岳,动则雷霆万钧,方可成为兵形势!”

    “这天赋因人而异,就算是一个人处于不同的年龄与心态之中,都会发生改变。”

    “依旧以大将军为例,大将军年轻时便可将兵形势发挥出来,杀的匈奴人闻风丧胆,可到了现在,大将军的见识、学问与经验必是皆强于年轻之时数倍,却已再也无法复制当年的战绩,由此可见一斑。”

    “如果儿臣没有记错的话,当年父皇还曾有意亲自教授景桓侯《孙子兵法》与《吴子兵法》,却被景桓侯以‘顾方略何如耳,不至学古兵法’为由拒绝了。”

    “由此亦可看出,兵形势绝不是教出来的,而是与生俱来的天赋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因兵形势最讲究的是‘因敌取胜’,倘若一味的生搬硬套,却无法对应瞬息万变的战机,反倒会成为求败之道。”

    “请父皇明鉴!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话至此处,刘彻、卫青、桑弘羊和苏文脑中都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另外一个人

    ——西楚霸王,项羽。

    霍去病和项羽年少时的经历简直如出一辙,所行之事亦有兵形势的痕迹。

    项羽少时,学书不成,学剑又不成,叔父因此生气,他还振振有词,说什么“读书识字也就记个人名,练剑只能与一人对敌,我要学就学万人敌”。

    然后叔父又教他兵法,结果他略知其意之后,便又不肯学了。

    但就是这样一个“不学无术”的家伙,后来竟有了“羽之神勇,千古无二”的盛名,在彭城之战中以三万兵马将高祖五十六万兵马杀的丢盔弃甲,最后只能带数十名亲兵突围逃走,甚至还掉了小珍珠,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打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