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吧,”袁世凯反正不太懂,“什么时候能够进行整车生产,袁某人一定重金资助。”

    觥筹交错间,梁士诒拿着一封电报走了过来,对袁世凯说:“大帅,新消息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说:“直接说吧,都是自己人。”

    梁士诒说:“御史向摄政王载沣进言,希望让流亡的康梁回国,但被当即拒绝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吃了一个鹌鹑蛋,笑道:“我早就猜到。”

    如果按照一个合格的政治家思路,载沣掌挖权力后,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尽量向流亡在国外的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开放,像民国初年所做的那样。因为不管康有为在1898年做了多少对不起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的事情,其在国外流亡的这些年毕竟始终以保皇为号召,没有与革命党联手对付清廷。

    而且光绪死后,康有为非常痛心,第一时间就在美国报纸上表示光绪肯定死于非命,里面有阴谋,要为光绪鸣不平。

    现在慈禧太后不在,康有为、梁启超等人回国参政的可能性至少在理论上出现。

    因为康梁的名气太大,而且是搞的立宪改良那一套,与清廷的立宪政策不谋而合,如果摄政王载沣此时顺应潮流,任用贤能,说不定宣统元年的情形是另外一个样子。

    然而载沣的各种操作完全就是怎么让大清尽快入土怎么来。既然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那就放太阳底下暴晒暴晒!

    次日下午,唐绍仪才坐火车抵达天津,看到袁世凯终于没事放了心。

    袁世凯指着李谕说:“你这个小兄弟真是个不得了的人。”

    唐绍仪说:“那可不!疏才兄弟洞悉宇宙运行的规律,这点小事难不倒他。”

    李谕笑道:“应该感谢的是汽车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说:“以后我就让天津商会多采购汽车,支持李谕小友的买卖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又问向唐绍仪:“你去美国的行程准备得如何了?”

    唐绍仪说:“后天就会登船。”

    袁世凯被罢官前,管着外务事务,当时正在推动中德美建立同盟。

    严格讲,是德国人最先提议的,因为他们发现日本与英国建立了同盟关系,英日同盟将会威胁德国、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,于是拉着美国、中国准备建立同盟。

    袁世凯认为此事可行,有两个列强撑腰不是坏事,虽说弱国无外交,但弱国更无军事啊,所以能在外交上尽可能多争取一点好处是最好的。

    如今的美德两国对中国的态度不差,李谕与两国的往来也算有一点积极作用。

    所以袁世凯派唐绍仪出使美国。

    只可惜这件事被日本竭力阻挠,最终没能成功。

    至于日本为什么竭力阻挠,大家肯定都明白,此时的日本已经开始有了贪心不足蛇吞象的念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