除此之外,每个月还发给米一石、盐一斤、酱菜三斤、春冬衣物鞋袜各一套,冬天还会额外给予煤炭两百斤。

    禁军卫士一个月只休沐四天,平日里吃饭都在军营里,衣服也都穿禁军衣饰,所以这些米盐酱菜和衣物等等,都是家里人享受了。

    没有最能吃的男人在,基本上这一石米够得上一家四五口人吃,实在不行去外面买点也不会花多少钱。

    一年下来,存下十多两银子是很容易的。

    衣服这些就更实用了。

    连女人有时候都能改一改来穿,老人和小孩更是可以。

    还有些家里人少的,直接把衣服拿出去卖掉,也能赚得一笔小钱。

    现在京城里至少有几十万人,穿着的都是禁军发给的衣裤鞋袜。

    比如现在冬天的时候,穿着禁军发的衣裤鞋袜就是要暖和不少。

    禁军将领和朝廷其实都知道这事儿,但他们并不管这些鸡毛蒜皮的东西。

    法家学子更是认为,这是人家家属自己的选择,只要不是军用物资,朝廷不应该干预。

    军中将领私下里说起,也觉得这些小恩小惠能更好的照顾禁军将士的家人,让他们对禁军产生依赖感和荣誉感,从而更能敦促禁军将士们努力表现,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。

    因为上面所说的,仅仅是最低级的普通禁军将士驻扎在京畿地区的收入。

    一旦他们发生了轮值,去西北、东北和北方,那么每个月还有额外的二到五两银子补贴。

    平均每两年会轮值一年,背井离乡,说辛苦是辛苦,但能赚这么多补贴,大部分禁军将士还是满意的。

    就跟粑粑所言一样,只要你钱给到位了,那么委屈就少了。

    另外大家都喜欢去北方轮值,北方的乞颜族分成上百个部落,互相之间内耗严重,根本威胁不大。

    况且北方的大同府、太原府、真定府就在离家不到五百里的地方,基本上和家乡一个气候,而且换营驻扎也不用长途跋涉十几二十天。

    哦,对了,西北最远的嘉峪关、东北最远的锦州城,最快也得一个多月才到达。

    而这两个地方,也就是一个月拿五两银子补助的驻扎场所了。

    幸好大康建国百年以来,对禁军的素质抓得很严,给的待遇又是高人一等,所以即便是去这么远的地方,禁军们也没有什么怨言。

    那些发出怨言的,每次回来之后便会被清理出禁军的队伍,直接沦为平民,到时候一家人的生计都成了问题。

    恩威并施之下,禁军六卫的战斗力称得上很强。

    在草原上不敢说和那些强大的部落平分秋色,但他们要是在内地防守和军队作战,一般都不会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