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长城还没修好,咱们可要时刻注意老百姓的安全,等一会儿吃过饭咱们一起过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“对,好不容易咱们古县人们的生活都好起来了,可不能让这些外族人给破坏了。余师爷说了,等长城修好了咱们也就安全了。”

    一盆盆的烩菜在一众人期盼的目光中端了上来,小笼包,水煎包,大馒头,饼子也都摆了上去,众人拿着饭碗自觉的排好队。

    “哎,今天做的什么菜可真香?”

    “咱们余师爷亲自做的烩菜,里面还有新做的红薯粉条呢。”

    章大娘一边给所有人盛饭,一边解释。

    那香喷喷的锅里面油汪汪的肉配着晶莹剔透的粉条,光看一眼就让人想要直流口水。

    每个人都得了一大碗的烩菜,几个包子,几个水煎包,再加上一个大馒头。

    小笼包皮薄馅大,咬一口香的直流油。

    “天爷呀,这小包子真好吃,皮软软的,中间全是肉。我都舍不得吃了,想拿回家给孩子尝尝。”

    大头一向很顾家,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吃一半留一半,剩下的带回家里,每次孩子们都很开心。

    “既然大家都觉得这包子好吃,我准备在商场那边开一个早点铺子,里面就卖包子,煎包,饼,油条,粥这些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谁家的娘子闲着的都可以报个名,到时候去早点铺子上工,工钱可不低呢,每个人一天给十五文钱,家里孩子大了就都送去县学读书,咱们县衙里的人,所有人家的孩子去县学读书束脩减半。”

    余岁欢端着一碗烩菜从里面走了出来。

    如今那些大的作坊都成立的差不多,还是要发展一些小的铺子,整个县城能发展的空间还很多,到时候可以养活不少人。

    “余师爷,我家两个孩子都到年龄了,交一个人的银子就可以去两个人吗?”

    大头也想让家里的孩子去读书,读书识字的人才有出路。

    就是当个账房先生,都比普通人的工钱要多的多,而且不受累。

    如果两个孩子都去读书,他娘子倒是可以去师爷说的那个早点铺子去上工,两个人挣银子,怎么也能供得上两个孩子都去读书。

    “嗯,交一份钱可以去两个孩子,如若只有一个孩子交一半的银子就行,你们回家都跟自己家娘子商量一下。”

    “想去上工的,回头在我这里报下名,简单的培训一下,过阵子咱们的早点铺子就可以开张了。”

    古县虽然发展的迅速,各个门店开了一个又一个,可毕竟是没有底蕴,要想真的繁荣起来,最少还要一年的时间。

    “余师爷,今天下了值,我就回去跟我家娘子商量一下。”

    大头心里高兴,两个孩子都能读书。说不定就能有出息呢。